我們行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我們感受到生活的氣息,人群中當我們和他們擦肩而過的時候,他們總是善意地對著我們微微地笑著。
我們在城市中尋找時光片段,我們總能聽到歷史的回聲,這聲音告訴我們,他們曾是歷史的推動者。
我們在城市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我們領悟到,城市的文化特質是和他們的性格分不開的,或者說他們就是我們城市的文化基因。
他們就是我們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走近他們,就是走進了我們多姿多彩的“文化市象”。
做藏式家具的手工藝人,一般從小就開始學習雕刻和美術。彩繪的老師傅說,他的兒子才十二歲,就開始學做藏柜了。對于世代從事家具制造的手工藝人來說,做家具就是他們的傳承活兒。記者 向遠湛 攝
彩繪是整個家具作品最為重要的部門。所以,對手工藝人的美術功底要求非常嚴格。彩繪師傅其實就是一個畫家,只不過他不在紙或布面上作畫,生硬的木頭是他們習以為常的“紙板”。記者 向遠湛 攝
在尼木縣城街上,有一家看似尋常的藏式家具店。走進去一看,一樓是賣藏式家具的,二樓是小型的家具作坊。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前,普通老百姓所擁有的生產資料非常少,那時候精美的藏式家具都是上層貴族的專屬用品。現(xiàn)在,藏式家具飛進尋常百姓家。而從事家具制作的手工藝人,他們每天都在木頭和顏料交雜的氣味下,開始了他們一天的生活。在這窄小的空間里,他們各有專長,有的正在雕刻花紋,有的正在為家具上顏色,一派忙碌的模樣。
藏式家具第一次在國際市場上亮相是在1990年,那些家具大部分來源于寺院等宗教場所,還有一部分是從貴族家庭里高價收來的。大多數(shù)藏族人喜歡坐臥于地上,所以藏式家具里沒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凳子、座椅。西藏家具可以分為箱子、柜子和桌子三大類。
彩繪師傅告訴記者,由于藏式家具風靡藏區(qū)之外,還有一些國外和內地游客,也會定制他們的家具。他們現(xiàn)在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記者 向遠湛 攝
一塊木頭是自然的產物,但經過雕刻師傅的一番加工后,就成了藝術作品。雕刻在藏式家具里也尤為重要,它是整個藝術作品的骨架。記者 向遠湛 攝
彩繪師傅說,不要為了賺錢而做家具,而應將這項勞作,當作是一件藝術作品來對待。因為,手工制作的藏式家具,每一件作品都是不相同的。因為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飽含著當時不同的心情。 記者 向遠湛 攝
藏家具的材質一般多用核桃木、松木(如雪松)、林芝云杉和喜馬拉雅紅杉(又名西藏落葉松)等軟木制作,也有些藏柜有簡單的雕刻,選用稀有的高原硬木,但比較少見。由于西藏的高原特性與蟲害盛行,對木材的損害十分嚴重,使有些家具不能長久保留,但是酥油燈灰可形成一種有效的保護層。幾乎所有的藏式家具都被絢麗的彩繪所覆蓋,有的還有肌理變化。材質多為雪松或普通松木,相對較軟。需要雕刻的家具則選用稀有的高原硬木。藏式家具在裝飾手法上別具一格,豐富多彩。大體包括:彩繪、珠寶鑲嵌、鐵尖釘封邊及雕刻、獸皮鑲嵌等。
藏柜是西藏古典家具中最常見也是最實用的民族家具之一。藏柜的整體結構大同小異,規(guī)格可根據(jù)盛放空間的大小和使用需要確定,其主要用于吃飯、寫字,存放從食物到宗教用的法器等日常用品,有些在柜的主體上方疊放一個專門用于供奉佛像的佛柜。藏柜的大小和用途有點像五斗櫥,所不同的是藏柜的門是中開式,門兩邊是木質樞軸結構,樞軸插在位于藏柜上、下部的凹口里,門可以靈活關閉。柜內有一層夾板,有些采用二或三層夾板,把柜子分成上下兩部分或幾部分。柜子的底部通常有三個窄長的抽屜,主要用于珍藏一些貴重的小物品,抽屜的底部到地面是中空的。藏柜上的雕刻圖案多采用花草、動物和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等景象,反映了藏族同胞對大自然的熱愛。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