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之間的關系就猶如人之雙足,鳥之雙翼,不可偏廢。而隨著我國經濟三十多年的快速發(fā)展,可以說,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物質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但是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些“物資富有、精神貧瘠”的現象大量在社會上出現。一些人為了追求物質利益,而完全不顧法律法規(guī)、社會倫理道德,個別人甚至做出了一些危害社會,喪心病狂的舉動來。這些,從近年出現的一些危害極大的社會案件就可以看出來。
其實,這與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過度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了精神文化層面的發(fā)展有關。而國家新近施行的一系列關于清朗網絡空間,弘揚正能量的舉措,無疑是順應民心之舉,亦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上的大勢所趨。
從國家政府層面來說,一方面必須要出臺相應法律法規(guī),加大對網絡監(jiān)管的力度,對于網絡謠言、不良有害信息要及時刪除,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新傳播內容與方式,加大正能量傳播,多出一些“粘泥土”、“帶露珠”、“冒熱氣”文章,少一些枯燥空洞的說教。其次,從社會個人層面,我們需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素養(yǎng)和科學文化知識水平,遵守法紀法規(guī),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多傳播積極向上的東西,不要人云亦云,以傳播低俗晦暗的東西為樂。
總之,一句話,國家新近出臺的一系列關于清朗網絡空間,弘揚正能量的舉措是促進網絡規(guī)范發(fā)展的要求,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對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重要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都要切實行動起來,爭取做一位中國好網民。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