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啟動以來,昌都市卡若區(qū)日通鄉(xiāng)雄達村村“兩委”班子成員斯朗巴姆有個深刻的體會,那就是不少村里的富裕戶也鬧著要當“貧困戶”。究其原因,受“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種落后思想觀念影響頗深。村民普遍認為,只要不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國家就會有各種好政策來支持。
“等、靠、要”思想就這樣影響著一個家庭的生活,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存質量。真貧困戶、假貧困戶層出不窮,只因人們習慣了等待政府部門來“發(fā)錢”“發(fā)物”。
現(xiàn)在,脫貧攻堅戰(zhàn)正在深化,工作重視程度之高、政策舉措之實、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要說,精準扶貧是惠及民生的大好事,有助于?;?、保底線、保民生,其前提是精準識別。
已然,精準識別成為新一代“高頻詞”,精準識別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精準識別的復雜性,也影響了一個區(qū)域脫貧攻堅工作的進展。一個地方如果存在富裕戶也想當“窮人”的社會風氣,那一定是存在利益驅動的觀念,但其道德意識也絕不容忽視,需要各方協(xié)調配合,深入查找原因,究其根本,解決問題。
作為全國唯一以省區(qū)為單位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qū),西藏扶貧攻堅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在深刻認識精準扶貧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的基礎上,一方面要做好相關宣傳工作,引導干部群眾正確認識脫貧攻堅工作;另一方面還要按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扶貧工作,有序高效地加以推進。要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著重挖掘內在潛力,著力增強貧困群眾自身“造血”功能,堅決避免爭當“窮人”成為社會風尚。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