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久久伊伊香蕉网站,亚洲精彩视频在线播放,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幂

<legend id="5j2wt"></legend>
      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旅游人文 > 觸摸西藏 > 主題游

      記者手記:拉薩八廓街上的新鮮玩意

      2015年03月21日 11:22    來源:中國西藏信息中心    
      分享到:    

      雪山映襯下的午后八廓街 攝影:王昕秀

      雪山映襯下的午后八廓街。(攝影:王昕秀)

          3月15日早晨,初春的拉薩飄下些許薄雪,環(huán)繞的高山都披上了一層雪衣。午后的八廓街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與遠處的雪山相映成趣。據當地人說,再過幾天,要是天氣真正轉暖,這種景象就不會再見了。

          對藏族百姓來說,八廓街是每天必經的環(huán)形轉經路;對游客來說,這里則是購物的好去處,人們不僅可以買到各種新奇的紀念品,還能從購物中體驗到藏族同胞的生活風情。

          3月的西藏還沒有迎來最旺盛的旅游季節(jié),八廓街也不例外。除了游客,最多的就是趕在藏歷年前后到拉薩朝圣的藏族百姓。而頭腦靈活的攤主們也根據不同的顧客群調整了他們的貨品。

      大昭寺前擺滿經幡的攤位 攝影:王昕秀

      大昭寺前擺滿經幡的攤位。(攝影:王昕秀)

          在西藏,每逢藏歷新年,家家都要更換經幡,或者將寫有各種祝福經文的五彩經幡掛在山頭等處。信奉藏傳佛教的人們認為,隨風而舞的經幡每飄動一下,即誦經一次,這是在不停地向神傳達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代表了藏族群眾對天平地安、風調雨順、幸福安康的向往期盼和祝愿。于是,大昭寺門前兩側“經幡一條街”就誕生了。據攤主們介紹,到5月以后,游客多起來,他們就會改賣外地游客喜歡的小飾品等。

          西藏人一直有著吸鼻煙的習俗。隨著這一習俗的流傳,鼻煙的容器則演繹著獨特的民族文化歷史。以往我們看到的鼻煙壺都是銅或其他金屬制成的,這次在八廓街上看到了用牦牛角做成的鼻煙壺,乍一眼還以為是按摩用的梳子。

      牦牛角做的鼻煙壺,乍一看像按摩用的梳子。 攝影:王昕秀

      牦牛角做的鼻煙壺,乍一看像按摩用的梳子。(攝影:王昕秀)

          據攤主介紹說,早期的鼻煙壺就像這種,就地取材,多是用各種動物的角做成,如牛、羊、鹿等。制作的過程是:先截取一段牛羊犄角泡在水中,軟化后壓成扁形晾干,用小刀削成自己喜好的造型;然后用木片將截面堵上,用做壺蓋;角尖鉆孔可自由開合用做壺嘴;在壺身側面鉆一個小孔,方便平時取用鼻煙。

          在八廓街上最稀罕的貨品,恐怕就是這種“西藏化石”了。老板娘說,這是從珠穆朗瑪峰下挖出來的,現在越來越少了。

      據攤主說是從珠穆朗瑪峰附近挖來的“西藏化石”  攝影:王昕秀

      據攤主說是從珠穆朗瑪峰附近挖來的“西藏化石”。(攝影:王昕秀)

      石頭上的貝殼痕跡清晰可見 攝影:王昕秀

      石頭上的貝殼痕跡清晰可見。(攝影:王昕秀)

          眾所周知,大約在2億年前,喜馬拉雅一帶是一片浩渺的汪洋大海,可叫“喜馬拉雅?!?。后來,發(fā)生了造山運動,地殼逐年上升,日積月累,大海終于變成了如今的高山。1996年,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大型科學考察隊曾在珠穆朗瑪峰地區(qū)意外發(fā)現了一具長逾10米的魚龍化石。它有海豚般的軀干,嘴巴長長,牙齒尖利,尾鰭很大,四肢如槳。這也就不奇怪,為什么八廓街上會賣有貝殼、海螺等化石的了。

          物以稀為貴。一個貝殼小化石能賣到150塊左右,老板娘說,這還是淡季的價錢,要是到旅游旺季,可就不是這個行情了。只是不知道出產地是珠穆朗瑪峰附近,這個要怎么證明呢?估計有心購買的游客都得先克服這道“懷疑關”吧。(王昕秀)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