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久久伊伊香蕉网站,亚洲精彩视频在线播放,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幂

<legend id="5j2wt"></legend>
      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旅游人文

      有一種旅行,叫冬季去西藏觀鳥

      2015年12月15日 11:17    來源:微信號 xibu888    
      分享到:    

      進藏看什么?有人說三月去林芝看桃花;六月去阿里玩自駕;十月,則萬萬不能錯過拉薩河畔的漫天黃葉;而冬季,則是沿著雅魯藏布江和拉薩河流域觀鳥的最好時節(jié)。當群鳥迎著雪山起舞,西藏的冬季也別出心裁的現(xiàn)出了幾分靈動。

      QQ截圖20151215095152.png

      冬季的西藏雖然略有幾分寒意,但是天空卻一如既往的湛藍。雅魯藏布江和拉薩河流之上,大批的候鳥正在白云藍天下恣意盤旋,隨意飛舞!西藏,已經進入了觀鳥的 最好時節(jié)。何謂觀鳥?小編覺得觀鳥的人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yè)的收集數據,用于科研;而另一類則是驚嘆于大自然的神奇,追尋奇珍的表現(xiàn)。

      QQ截圖20151215095159.png

      而在西藏觀鳥,不僅能看到最壯闊的候鳥群飛,更有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等珍貴鳥類讓你大開眼界。據統(tǒng)計,在冬天的拉薩市區(qū),光鳥類就有130多種。

      QQ截圖20151215095204.png

      西藏冬季觀鳥主要分為拉薩及日喀則兩條主要線路!這兩條線都可以稱之為候鳥天堂之旅。以黑頸鶴為例。

      QQ截圖20151215095210.png

      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西藏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頸鶴越冬和繁衍地。黑頸鶴的生殖繁衍地。

      QQ截圖20151215095217.png

      一般為北上的阿里、那曲等地,但每到10月中旬,則會飛至西藏河谷地帶過冬。

      QQ截圖20151215095223.png

      這里溫暖的氣候和大量遺留的青稞、小麥以及草根等為黑頸鶴提供了覓食地及重要的夜宿地。

      QQ截圖20151215095229.png

      每年早春3月中旬集黑頸鶴群才離開越冬地北上遷至羌塘等地,在高寒草甸沼澤地或湖泊河流沼澤地中選擇適應的地區(qū),于4月下旬開始繁殖育幼。攝于:阿里。

      QQ截圖20151215095235.png

      黑頸鶴,他們正在翩翩起舞。攝于:羌塘草原

      QQ截圖20151215095241.png

      十月,岡仁波齊峰下正在準備飛越湖泊濕地,飛躍高山、草地至拉薩、日喀則等地過冬的黑頸鶴。

      QQ截圖20151215095253.png

      黑頸鶴越冬時集群較大,一般都有十幾只至幾百只在一起,長途飛行時多排成“一”字縱隊或“V”字隊形。

      QQ截圖20151215095305.png

      向往的地方,一起飛翔!攝于:拉薩林周縣。

      QQ截圖20151215095309.png

      林周縣雅江中游的黑頸鶴國家自然保護區(qū)、達孜縣境內濕地墨竹工卡縣境內,同時,拉薩市區(qū)內的拉魯濕地、宗角祿康公園和拉薩河流域都是候鳥的去處。攝于:宗角祿康公園

      QQ截圖20151215095315.png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唯一的城市內陸天然濕地-拉魯濕地不對外開放!但你可以在巴爾庫村和濕地南側的中干渠觀賞,這里主要集中的越冬候鳥有斑頭雁、赤麻鴨、紅嘴鷗、黑頸鶴等。

      QQ截圖20151215095320.png

      拉薩觀鳥一日游線路推薦:市區(qū)出發(fā)途經納金山口、邊交林鄉(xiāng)、江熱林鄉(xiāng)等越冬地后行至林周縣城,延路返回至邊交林鄉(xiāng),再經過唐嘎鄉(xiāng)、糖加鄉(xiāng)等黑頸鶴越冬地,行駛至尼瑪江熱鄉(xiāng)。

      QQ截圖20151215095325.png

      從尼瑪江熱鄉(xiāng)返回至塘加鄉(xiāng),從塘加鄉(xiāng)駛入墨竹工卡縣,然后進入318國道,途經達孜縣返回市區(qū)!全程約262公里。

      QQ截圖20151215095331.png

      如果你有充足的時間,不妨也可以參考一下這個日喀則的三日觀鳥之旅。第一天:拉薩-曲水縣-羊卓雍措-日喀則;第二天:雅魯藏布江大橋-謝通門縣-拉孜鄉(xiāng)。

      QQ截圖20151215095338.png

      責任編輯:格桑卓瑪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