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中學英語教師,我從事英語教學十多年。在十多年的時間里,以人教版為主的教材教學使我積累了一些經驗, 同時也遇到了不少問題。
從初中英語教學中,我總結發(fā)現(xiàn),學生在不同學期表現(xiàn)出不同的思想狀態(tài)和學習積極性, 固然有很多孩子能把英語學好,但是仍不乏一些學生經歷了由好奇、積極嘗試到失望、迷茫甚至痛苦的過程。其問題主要呈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兩極分化嚴重,大多數(shù)學生總是記不住單詞;聽力較差,大部分學生除了能聽懂單詞外,情景問答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聽懂,短文幾乎都聽不懂;表達方面,除了課本上的日常用語外,其他的一般都不會說,更不會應用;閱讀方面,部分學生能讀懂簡單的對話,對較長的閱讀基本讀不懂;寫作方面,大部分學生不能用英語完整地表達 清楚,語法錯誤較多,等等。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一直在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每天都盡可能地與學生接觸,使學生嘗試多種學習方法,使他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社會在發(fā)展,英語教學也在不斷的發(fā)展,無論如何,作為一名中學教師,首先應該有“我能教”“我要教”的信心,有了這樣的信心,遇到問題才會迎刃而解,才能有信心迎接挑戰(zhàn)、解決困難。
課堂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將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乃至自己獨到的教育見解付諸實踐的主渠道,課堂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這是一個我們常談的話題,也是一個難題。本文就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課外充分備課,才能駕輕就熟
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師水平、教材內容和學生基礎已定的情況下,備課是教師能否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能否認真?zhèn)湔n和善于備課,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學水平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不管課程改革怎么改,鉆研課標、把握教材是教師永遠的基本功。如果教師本身對課程標準和教材都沒有吃透,就很難有效地引導學生。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課堂主體已由“教的主體”轉變?yōu)椤皩W的主體”“教是為了不教”。也就是說,原來站在課堂邊緣地帶的學生要站到課堂的中心位置去主宰課堂。教師要真正地讓課堂“一切為了學生”,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因此,我認為,備課應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備教材;二是備學生。
(一)備教材,熟悉教材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認為,作為教師,要博覽群書,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知識修養(yǎng),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才是我們的思維之渠、清亮如許的活水。課前,教師要先吃透教材。在備課過程中,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通讀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思想內容、知識基礎和基礎訓練的要點,從而確定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完成教學目標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只有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才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么,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堂的難點,教學設計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備學生,讓學生學
教師在課前備課中除吃透教材外,還得吃透學生。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素質教育中,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備好教材的同時,必須備好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xiàn)實,如何認識及處理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成功教學的關鍵所在。其次,要把握提問藝術,給學生成功的愉悅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有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并反復多次,就會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因此,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zhàn)性,即使答對,也無明顯的成就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保持濃厚的興趣。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給予及時肯定,對能正確答出問題的學生應給予表揚,讓學生體味教師贊賞的愉悅。學生有了成功的愉悅感,就對自己有了信心和興趣,也就有了更主動、更積極、更專心地學習的動力,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最后,教學方式要直觀、靈活。根據(jù)學生注意力集中持續(xù)時間不長、好動、急躁等身心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運用直觀、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掌握知識、接受教育,特別是多媒體課件,能夠提供真實、生動、感人的素材,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好方法。多媒體教學,增強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得益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有效掌握教學內容,特別有利于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課內精心上課,才能使學生“悟”
素質教育,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因而,我們應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教法,減少教師的“教”和“講”,增加學生的“思”和“悟”。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對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哪里該啟發(fā)引導、哪里該講解、哪里該重點強調……教師應把握好“講”的尺度,千萬不能什么都講,什么都問,一人唱“獨角戲”,這樣一來,擠掉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課堂教學效率就不高。長期以來,課堂教學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講得太多,學生活動太少。教師少講,學生多讀、多思、多練,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課堂上,教師更大的作用是“導”,而不是“教”,學生的“學”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我們要在學生如何“學”上做文章,重在讓學生“悟”,教師要多給學生時間“悟”。有道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其實,有好多知識不是講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教師講的少,就要精講,把握好哪些知識需要講,哪些知識不需要講。在課堂上,教師如果滴水不漏,大講特講,反而會將學生引入迷魂陣里,教師應讓出一些時間給學生“悟”。但是,教師要把握好學生“悟”的時間,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總體水平,設計好“悟”的時間,不能只提一兩個問題而整節(jié)課讓學生一直在“悟”,這樣,教師不僅不能完成教學任務,而且也無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積極優(yōu)化課堂教學,實現(xiàn)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應用、學會創(chuàng)造。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無定法,貴要得法。課堂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創(chuàng)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有選擇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就會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四川省儀隴縣永樂中學)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