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
◎本報記者 吳葉凡 李禾 梁樂 王禹涵 劉恕
二氧化碳被轉化為植物生產的肥料;沙漠戈壁上長出綠油油的艾草;菌草代替木頭產出媲美蠶絲的絲料;羅布麻將“不毛之地”變?yōu)樯鷳B(tài)寶地……
金秋時節(jié),科技日報記者跟隨“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深入新疆采訪調研。短短十多天,從東到西,由南至北,在新疆廣袤的土地上,記者目睹無數變化正悄然發(fā)生——新疆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走綠色發(fā)展之路,在天山南北唱響一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歌。
變廢為寶,低碳引領能源產業(yè)發(fā)展
香蕉、番石榴、火龍果……這些本是生長在熱帶的水果,竟出現在了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一間實驗室里。放眼望去,滿目綠色。
這是新疆慶華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慶華”)聯(lián)合多家單位共同建設的溫室氣體減排實驗室。新疆慶華是一家生產煤制合成天然氣為主的企業(yè)。煤炭在合成天然氣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溫室氣體。近年來,多種碳減排技術路徑被用于煤制天然氣行業(yè),從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煤炭高效清潔利用。
在溫室氣體減排實驗室內,煤制天然氣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被輸送到實驗棚內,作為香蕉、番茄、蓮霧、秋葵等作物光合作用的養(yǎng)料。同時,實驗室還利用二氧化碳進行微藻培育。不同種類的微藻或轉化為生物柴油,或用于鹽堿地改良和提質增效使用。
“除了利用植物和藻類進行固碳的‘生物法’,我們還綜合運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實現二氧化碳變廢為寶。”新疆慶華副經理尹文越介紹,把二氧化碳直接液化做氣體產品屬于物理法,利用二氧化碳制甲醇則屬于化學法。
“此外,對于煤制天然氣過程中產生的其他產品,如多元烴、輕烴、重芳烴、酚類產品、液氨等,我們通過氨法脫硫將煤炭中的硫用來生產硫酸銨;剩下的煤渣還可以做建材,最終達到把煤‘吃干榨凈’,提高煤炭轉化效率?!币脑秸f。
荒漠、戈壁在科技的助力下也能披上“綠衣”,從“不毛之地”變身為經濟發(fā)展“寶地”。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134團的光伏基地,一大片身高超過一米的艾草長得郁郁蔥蔥,與遠處稀疏的荒漠植被形成鮮明對比。
134團雖地處沙漠邊緣,但有著得天獨厚的光照條件。去年12月,中新建電力集團3GW光伏項目在這里實現全容量并網發(fā)電,每年可向社會貢獻約15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相當于減少50萬噸標準煤燃燒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光伏板上綠電涌動,光伏板下綠植固沙。因早晚溫差大,水汽凝結在光伏板上后滴落,板下土壤漸生綠意。為了將發(fā)展光伏和生態(tài)治理相結合,中新建電力集團采取抬高光伏陣列高度、拉大陣列間距等措施,便于后期艾草、沙棘、枸杞、酸棗等經濟作物的機械化種植,給“板下經濟”留出充足空間。
光伏板下種植中藥材的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也為當地經濟發(fā)展開辟了新途徑。截至目前,光伏基地已無償提供超過500畝土地給種植戶,當地農戶種植的艾草畝產量可達600公斤,每畝凈收入約1500元。
點“草”成金,生態(tài)經濟不斷煥發(fā)活力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南側,塔里木河奔涌不息,旁邊是一望無際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在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兩岸的荒漠沙地、鹽堿地上,生長著大片大片的野生羅布麻,面積約為160萬畝。
“羅布麻不與糧爭水,不與糧爭地,像個‘綠圍脖’一樣鎖住塔克拉瑪干沙漠,實現了‘綠進沙退’?!蔽纠缈h副縣長、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姜黎介紹,羅布麻根系發(fā)達,耐干旱、耐鹽堿、耐寒暑、抗風沙的特性使其能在荒漠化地區(qū)生存,起到防風固沙,改良土壤等作用。
羅布麻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其籽可入藥、花可釀蜜、葉可制茶、莖皮稈可制纖維。姜黎介紹,尉犁縣計劃完成修復羅布麻百萬畝以上,為發(fā)展羅布麻產業(yè)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支撐。截至目前,羅布麻春季種植、夏季摘葉、秋季采種、冬季收割等環(huán)節(jié),帶動了周邊各族群眾8000余人就業(yè),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點“草”成金的綠色發(fā)展模式,讓新疆生態(tài)經濟不斷煥發(fā)活力。
在新疆圖木舒克市的新疆天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天鷺”),一卷卷再生纖維素長絲整齊地碼放在一起。這是該公司利用菌草纖維生產的絲料,織出來的布不僅絲滑透氣,還天然抗菌、綠色環(huán)保。
新疆天鷺總經理張繼明介紹,菌草纖維是采用最新一代綠色溶劑離子液體將天然纖維素溶解成紡絲膠液,通過物理法再生紡絲工藝制備的一種全新綠色纖維。
菌草纖維的利用為當地各族群眾帶來致富機會?!绊椖咳诼涑珊罂蓭泳蜆I(yè)2000人,提高了當地職工的收入水平?!睆埨^明說,原來當地職工收入每月2000到3000元,在新疆天鷺工作時的收入則能達到5000到6000元。
新疆天鷺車間分級工麥熱婭木·圖爾蓀去年10月來到企業(yè),夫妻倆如今都在新疆天鷺工作?!拔覀円呀浻蟹苛?,準備買個車?!丙湡釈I木·圖爾蓀說。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