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世界貿易研究院總裁、伯爾尼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約瑟夫·弗朗西斯5月7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2025年,中歐迎來建交50周年。隨著貿易政策和國際合作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中歐需要開辟新的合作路徑。
世界應當作出正確選擇
文章援引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名言稱,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不是簡單的重復。歷史告誡我們,以鄰為壑的政策會引發(fā)全球沖突,進而造成嚴重破壞,給人類帶來苦難。80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不是個例,更早的沖突包括18世紀的七年戰(zhàn)爭、19世紀的鴉片戰(zhàn)爭和非洲爭奪戰(zhàn)。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們需要找到合作途徑。
多邊體系正面臨威脅,目前尚不清楚世界將如何應對。美國選擇了單邊主義道路,將激進的貿易政策與對盟友的戰(zhàn)略施壓相結合,以此謀取經濟利益。歸根結底,美國政府奉行的是交易外交。根據(jù)博弈論和歷史經驗可知,通過脅迫戰(zhàn)略各個擊破、進而分別達成雙邊協(xié)議對世界并無益處。這類行徑最終將引發(fā)新殖民主義。
另一種選擇是邁上合作之路?,F(xiàn)行體系以最惠國待遇和非歧視原則為基礎,源于早期通過條約解決貿易沖突的實踐。這些機制也為二戰(zhàn)后非洲和亞洲的非殖民化進程奠定了重要基礎。
如今,我們面臨著諸多共同挑戰(zhàn),資源沖突、大規(guī)模移民、跨國公司監(jiān)管、資源和環(huán)境壓力、人工智能導致的崗位流失以及商業(yè)航天只是其中一部分。即使是新出現(xiàn)的挑戰(zhàn),也與歷史事件存在相似之處。
中歐深化合作是大勢所趨
文章分析稱,在美國奉行單邊主義和交易外交的背景下,若要有效應對全球貿易體系面臨的挑戰(zhàn),中國和歐盟必須大力支持民間對話。作為主要經濟體,中歐肩負著共同責任,必須與加拿大、日本、韓國、印度、巴西等國合作,從而完善現(xiàn)有的對話和沖突解決機制,更好地應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目前看來,中歐之間已經擁有完善的對話和沖突管理機制。只要雙方都致力于維護各種制度框架和經濟條約,通過促進管理與對話為應對挑戰(zhàn)奠定基礎,中歐就可以在經濟領域進行競爭的同時保持良好的伙伴關系。
近期的經濟模型預測表明,重振多邊體系可以減輕美國挑起貿易戰(zhàn)造成的損害。從本質上講,以多邊主義應對美國交易外交,需要非經合組織成員國在貿易體系中發(fā)揮更大作用。為防止貿易摩擦升級,中國、歐盟及其合作伙伴可以采取這樣的重要舉措,即推動上述國家在多邊體系中以利益相關者角色作出更大貢獻。
(英文原文刊發(fā)于《中國日報》智享匯欄目)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