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久久伊伊香蕉网站,亚洲精彩视频在线播放,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幂

<legend id="5j2wt"></legend>
      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西藏新聞網 > 新聞 > 西藏要聞

      促進民族團結 維護社會穩(wěn)定

      2024年01月01日 09:23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記者 王菲
      分享到:    

      山南市隆子縣扎日鄉(xiāng)珞瓦新村(無人機拍攝)。楊力 記者 劉楓 攝

      拉薩市少先隊員共繪民族團結情圖畫。通訊員 楊毓仁 記者 盧文靜 攝

      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在高興地向老師匯報自己的進步與變化。記者 李洲 攝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回望這一年,360多萬高原兒女在團結奮進;回望這一年,西藏社會事業(yè)取得全面進步;回望這一年,勤勞勇敢的邊疆各族群眾在安居樂業(yè)……過去的一年,西藏將“四件大事”落實到“四個創(chuàng)建”的具體行動上,奮力譜寫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fā)展新篇章。

      高原兒女團結奮進

      無論是傈僳族群眾的“闊時節(jié)”,還是白族群眾的“大過年”;無論是獨龍族群眾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德里哇”,還是藏族群眾的“藏歷新年”,他們都會相互拜訪,送去對其他民族的美好祝福。

      這描述的是林芝市察隅縣察瓦龍鄉(xiāng)松塔村,該村是一個傈僳族、怒族、獨龍族、白族、藏族等多民族聚居的行政村。長期以來,各族群眾在這里相濡以沫、風雨同舟、同心同德,結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誼。

      在西藏,還有很多個像松塔村一樣的村子,村民緊緊凝聚在黨的旗幟下,他們深深地知道,團結才有力量,家和才能萬事興,不論哪個民族,都是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誰也離不開誰。

      2023年1月17日,國家民委命名西藏山南市、那曲市為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6個縣(區(qū))為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區(qū))。這標志著西藏7市(地)全部創(chuàng)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地)的目標提前實現(xiàn)。

      這一年,全區(qū)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為依托,認真貫徹落實《西藏自治區(qū)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qū)創(chuàng)建條例》,以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為路徑,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用心澆灌民族團結長盛之花。

      我區(q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各族兒女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匯聚起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大力量。

      社會事業(yè)全面進步

      2023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實踐及其歷史性成就》白皮書。會上,一組閃亮的數(shù)據(jù)受到眾多媒體的爭相報道——2023年1至9月,西藏地區(qū)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增速位居全國第一。

      2023年前三季度,西藏外貿進出口總值76.53億元,同比增長1.3倍,增幅居全國首位;西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516元,增長8.7%,增速在全國各省(區(qū)、市)中排名第一位;2023年1至8月,我區(qū)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4492.61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總收入529.69億元。

      這些“成績單”不是枯燥的數(shù)據(jù),經濟數(shù)據(jù)的背后承載著當前西藏社會大局和諧穩(wěn)定、經濟文化繁榮、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民族團結、邊疆鞏固邊境安全、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畫卷。

      正如白皮書介紹,西藏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繼續(xù)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較完整的現(xiàn)代教育體系已經形成;住房保障更加完善;涵蓋基本醫(yī)療服務和婦幼保健、疾病防控、藏醫(yī)藥等公共衛(wèi)生服務體系全面建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

      如今的西藏,交通出行更加便利,能源保障不斷提升,水利設施更加完善,城鎮(zhèn)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基礎設施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社會事業(yè)取得全面進步。

      守土固邊深入人心

      山南市隆子縣扎日鄉(xiāng)位于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珞瓦新村依偎在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懷抱之中,靜謐而祥和。新村落成兩年多來,來自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的搬遷戶在這里放牧守邊、安居樂業(yè)。

      “在黨的惠民政策帶動下,全村發(fā)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邊境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了、生活富起來了、愛國守邊的意識強起來了?!辩笸咝麓妩h支部書記崔成說。

      走進新時代,我區(qū)圍繞強邊工作,以穩(wěn)邊固邊急需、反蠶食斗爭急用、邊民群眾急盼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加快補齊邊境城鎮(zhèn)水、電、路、訊、網等基礎設施短板,統(tǒng)籌規(guī)劃建設學校、醫(yī)院、文化、體育、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邊境群眾迎來了幸福新生活。

      群眾生產生活提升了,守土固邊一刻不松懈。如今的西藏邊境,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村村是堡壘、生產是執(zhí)勤、放牧是巡邏,處處有防范的大聯(lián)防格局畫卷已經鋪展開來。

      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家的平安。新征程中,我區(qū)各族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心手相牽、團結奮進,爭當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共同守衛(wèi)祖國邊疆、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新年寄語

      拉薩市林周縣唐古鄉(xiāng)唐古村村民次仁頓珠:

      我們正準備搬新家。以前的房子面積小,結構也不合理。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入戶宣講“美麗鄉(xiāng)村·幸福家園”項目時,我第一時間就報了名。黨和政府給了我們老百姓特殊的關心關愛,建新房個人只用出30%的費用,其余的70%都是由國家出。我們一定會牢記黨的恩情,始終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希望這樣的好政策越來越多,讓咱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記者 唐啟勝 通訊員 張鑄)

      自治區(qū)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楊通亮:

      2007年7月,我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yè)后,響應黨和國家“到基層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背上行囊,來到拉薩,遇到了拉薩姑娘——長安大學應屆畢業(yè)生宗巴拉姆。我們倆從相識、相知、相戀到結婚生子,一起歷經生活的苦澀和甜蜜。如今,我經常以自己為例子,向身邊同事、朋友宣傳民族團結。糌粑戀上油辣椒,火鍋遇上酥油茶,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心經營。新的一年,我們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維護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雪域高原常開長盛。(記者 唐啟勝)

      責任編輯:彭婧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