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久久伊伊香蕉网站,亚洲精彩视频在线播放,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幂

<legend id="5j2wt"></legend>
      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西藏新聞網 > 新聞 > 西藏要聞

      卓瑪措姆:天路上綻放的“鋼鐵玫瑰”

      2025年07月29日 08:57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西藏商報    
      分享到:

      卓瑪措姆

      卓瑪措姆與同事一起清理路邊沙石。

      卓瑪措姆在繡十字繡。

      在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阿里地區(qū)日土縣烏江鎮(zhèn),呼嘯的狂風裹挾著沙礫掠過公路養(yǎng)護作業(yè)點。一輛轟鳴的挖掘機駛進待平整的邊坡旁,駕駛室擋風玻璃后出現一張黝黑清秀的面龐。在她專注操作下,挖斗上下翻動,一鏟鏟將石料精準地挖起并倒在指定位置。她,就是阿里公路事業(yè)發(fā)展和應急保障中心日土養(yǎng)護段烏江工區(qū)的一位女機械手卓瑪措姆。今年33歲的她,是西藏公路養(yǎng)護系統(tǒng)的“路三代”?!八坏珪_挖掘機,還會開壓路機,皮卡車、巡路車更是不在話下,她是我們養(yǎng)路工里少有的全能女機械操作手。”日土養(yǎng)護段相關負責人劉良兵自豪地介紹。

      踏上新征程 

      高原上的“路三代”

      1992年,卓瑪措姆出生在那曲市一個普通的養(yǎng)路工家庭。從記事起,她常聽爺爺奶奶講述20世紀60年代青藏高原的養(yǎng)路故事。在物資匱乏的歲月里,爺爺奶奶扛著鐵鍬、背著糌粑,每天徒步去上工。高原的烈日、風雪、嚴寒在他們臉上刻下深深的溝壑,卻從未動搖過養(yǎng)護好公路的信念。

      20世紀80年代,卓瑪措姆的父親接過爺爺奶奶手中的接力棒,繼續(xù)在高原的公路養(yǎng)護崗位上默默耕耘,也在雪域“天路”上干了一輩子。

      生長在“公路家庭”,卓瑪措姆對公路的感情早已植入血脈深處。2014年,當得知阿里地區(qū)公路養(yǎng)護系統(tǒng)招聘職工時,22歲的她沒有絲毫猶豫就報了名。父母雖有些心疼女兒要去更偏遠、更艱苦的地方工作,但他們還是發(fā)自內心地支持她走上公路養(yǎng)護崗位,在老一輩西藏養(yǎng)路人的心中,養(yǎng)好公路已成為他們心中最光榮的使命。

      家人的支持給了卓瑪措姆足夠的信心和勇氣。于是,她踏上了前往阿里地區(qū)的征程,開始了她的公路養(yǎng)護工作,并將自己的人生交付給了高原公路養(yǎng)護事業(yè)。

      下定決心

      成為一名機械操作手

      剛參加工作時,卓瑪措姆被分配到革吉養(yǎng)護段,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清掃路面、修補坑洼、清理邊溝,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在高原上都要付出比平原地區(qū)同樣工作數倍的勞動量,女職工們常感力不從心。

      當她看到男同事操作著挖掘機、裝載機,靈活快速地處理完好幾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時,心中便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也要成為機械操作手!”

      念頭一旦形成,便在心里生根發(fā)芽。2015年,當阿里公路養(yǎng)護部門組織大型機械操作培訓時,她立刻報名參加。培訓期間,她每天最早到達訓練場,最晚離開。高原的寒風灌進駕駛室,凍得她手指發(fā)麻;復雜的機械原理常常讓她難以入眠。但她從未想過放棄,而是用心記住所有操作要點,全力投入每一次上車訓練。

      經過一個月的勤學苦練,卓瑪措姆不僅順利拿到裝載機操作證,還一舉通過挖掘機、壓路機的資格考試,成為當時掌握多項機械操作技能的少數女職工之一。當她第一次獨立駕駛裝載機完成路面平整作業(yè)時,非常激動,對未來做好養(yǎng)路工作更加充滿信心。

      堅守“天路”

      高原上的“鋼鐵玫瑰”

      身量纖弱的卓瑪措姆,選擇了做一名極其考驗體力和技能的機械操作手。她的內心充滿了膽氣和勇氣。她從駕駛機械的過程中獲得了其他工種無法相比的成就感和價值感,從而也形成了激發(fā)自己堅守“天路”的強大能量。

      2018年,卓瑪措姆調到日土養(yǎng)護段烏江工區(qū),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和工作條件更加艱苦。剛來時,曾有人懷疑她弱小的身軀根本操控不了大型機械。幾年后,她以吃苦耐勞的作風、操作機械過硬的技能,贏得了同事們的一致認可。

      日土養(yǎng)護段烏江工區(qū)管養(yǎng)的路段海拔4700米以上,在這里工作,高寒缺氧帶來的各種身體不適,也讓操作機械時的反應靈敏度大打折扣。但卓瑪措姆以過人的意志力在工作中保持著高質量作業(yè)成績。其次,要經常應對極端天氣。日土縣的冬季最低溫可達零下三四十攝氏度,機械設備在極寒天氣下常常啟動困難。卓瑪措姆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形成了“預熱三步法”:先烤油底殼,再熱液壓油,最后暖駕駛室。

      在冬季保通戰(zhàn)場上,卓瑪措姆面對著嚴寒對身體耐受力的考驗。暴風雪中,機械的鋼鐵外殼凍得冰冷刺骨,每次觸碰操縱桿都像握住了冰塊,她就在手套里貼滿暖寶寶堅持操作。極低氣溫使柴油時常結蠟,她就抱著噴燈蜷縮在車底下烤熱油管,臉上沾滿油污也顧不上擦。

      2020年寒冬,一場特大暴風雪襲擊日土縣,多條道路被積雪阻斷。卓瑪措姆連續(xù)12小時駕駛推土機在風雪中作業(yè),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使機械頻頻“凍僵”罷工,她強忍嚴寒搶修設備,始終堅持在搶險作業(yè)一線,終于打通了一條條生命通道。

      每當她看到滯留在風雪中的車隊緩緩通過,司機們鳴笛致意的瞬間,所有的艱辛都化作了驕傲。大型機械全能操作手卓瑪措姆,已成長為綻放在雪域高原“天路”上的一朵美麗的“鋼鐵玫瑰”。

      收獲愛情

      鐵骨柔情寫青春

      “性別從來不是能力的界限。我和男同事一樣能夠熟練操作各種機械設備,譜寫出屬于我自己的青春樂章?!比藱C合一的默契中,卓瑪措姆越來越熱愛自己的工作,她自豪能用自己的力量為高原公路保駕護航。

      在日土養(yǎng)護段,卓瑪措姆不僅收獲了事業(yè),也收獲了愛情。她與丈夫因工作結緣,丈夫也在日土養(yǎng)護段工作。夫妻倆每天清晨一起出發(fā)巡查路況,傍晚結伴沐著夕陽回家,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筑起了溫暖的小家。

      脫下工裝回到家,卓瑪措姆也會展現出生活中溫柔細膩的一面。在她和丈夫溫馨整潔的宿舍里,最醒目的是一幅她親手繡制的十字繡——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鷹。她用有些粗糙的雙手穿針引線,在潔白的布料上用彩線描繪出雄鷹銳利的眼神、舒展的羽翼和沖向天際的勇猛姿態(tài)。

      展翅的雄鷹是自由的,也是勇敢的,就像卓瑪措姆內心勇于突破局限,向往高遠人生的寫照。這位長期堅守在阿里地區(qū)最西端養(yǎng)路一線的女機械操作手,不僅是優(yōu)秀的女兒、體貼的妻子和堅強的母親,更是雪域高原上用青春和熱血丈量山河、守護“天路”的巾幗英雄。(文/通訊員 劉步陽 記者 張雪芳 圖由洛桑旺久提供)


      責任編輯:唐朕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