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餐飲區(qū)、文化藝術展示區(qū)、非物質文化體驗區(qū)……走進位于武漢國際會展中心附近的“西藏印象”,濃郁的藏族風情撲面而來。
上月底,這個漢藏文化交流中心剛被西藏山南市授牌,成為山南駐鄂藏漢交流合作中心、經(jīng)貿(mào)合作代理處。
中心的主人是從雪域高原走出的藏族漢子斯朗·丹增曲培(簡稱:丹增),他已扎根湖北33年?!半S著武漢的快速發(fā)展,不僅是武漢市民,參觀的外國人也多了起來?!钡ぴ雠d奮地說。
娶漢族妻子,“團結族”扎根湖北
出生于1971年的丹增,有個特殊名字:“團結族”。
丹增笑稱:“我爸是漢族,我媽是藏族,在西藏將這樣的孩子叫‘團結族’,意指民族團結?!?/p>
13歲那年,因成績優(yōu)秀,丹增被選為內(nèi)地西藏班學生,到當時的沙市六中西藏班讀初中,后又到湖北工學院讀大學。
在沙市,他認識了漢族女孩陳娟娟。“當時,學校結對幫扶,她幫扶我?!钡ぴ鲂χ嬖V記者,“后來感情越來越深,她最終成了我的妻子。”
畢業(yè)后,丹增選擇了留在湖北。
1998年,在援藏干部的幫助下,丹增在沙市開了一家名叫唐古拉的小店,開始自主創(chuàng)業(yè)。
講藏族故事,傳播西藏文化
回想當年的唐古拉小店,丹增記憶猶新?!白铋_始賣藏族飾品?!钡ぴ稣f,每件商品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客人對哪件商品感興趣,他就給他們講相關的故事。所有商品不標價,就在店里放個箱子,客人覺得該給多少,就放多少錢到箱子里?!皠傞_始,有人笑我,說你這樣做生意,一定虧死。”丹增也有些擔心,但幾天打開箱子,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里面絕大部分是50元、100元,“顧客喜歡西藏商品,更喜歡我給他們講的故事。”
讓丹增難忘的是一位荊州老教授,來店里啥都沒買,就聽丹增講了一上午的西藏文化和民俗。離開時,教授往箱子里放了2000元,丹增說太多了,不肯收。教授說,用這些錢來了解西藏的文化民俗,值!
“西藏印象”,釋放雪域高原魅力
在沙市,丹增暗下決心,立志為民族交流多做點事情。同時,他也得到了各方的鼓勵。
“波米?強巴洛追,時任西藏佛教協(xié)會會長,十一世班禪的經(jīng)師,我曾有幸見到了他?!钡ぴ龌貞?,當時會長對他說,內(nèi)地對西藏不了解,你父親是漢族、母親是藏族,又在內(nèi)地讀書工作,希望你發(fā)揮優(yōu)勢,把西藏文化傳播到祖國的各個角落。
這番話,更堅定了丹增成為民族交流使者的決心。
2010年,在武漢市援藏辦的支持下,“西藏印象”成立。2011年5月,“西藏印象”被武漢市援藏辦授予“漢藏文化交流中心(基地)”,成為全國第一個在藏區(qū)之外集中展示藏文化的綜合性窗口和促進漢藏交流發(fā)展的平臺。
促漢藏交融,組織企業(yè)家考察西藏
在采訪中,丹增談起藏藥入鄂的事情。
他正在與省內(nèi)幾家醫(yī)院合作,爭取成立專門的藏藥科室,既為老百姓服務,也進一步推廣藏藥。
多年來,丹增為漢藏交流努力奔走。2012年,響應湖北在西藏率先開展100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救治、100名西藏大學生就業(yè)安置工作的號召,他聯(lián)合多家醫(yī)療單位,在西藏篩選疑似患兒212人,確診23人,其中11人來漢免費治療。2014年,又為6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帶來福音。
他多次組織湖北企業(yè)家到西藏參觀考察,為漢藏交流牽線搭橋?!耙郧?,主要是將西藏的文化、產(chǎn)品引進到內(nèi)地?!钡ぴ稣f,未來,他將采取多種方式,將內(nèi)地的文化、資金、人才等引進到西藏,實現(xiàn)漢藏雙向交流。
丹增還是在鄂藏族學生的“大哥”,孩子們有什么事情,總愛找他。他每天晚上都抽出一小時,專門為孩子們答疑解惑?!拔宜龅闹徊贿^是撬第一鏟土,我的夢想是服務漢藏交融、民族團結、社會和諧,讓后來人能繼續(xù)這項偉大事業(yè)?!钡ぴ稣f。(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鵬 通訊員 莊輝錦)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